【石榴籽小课堂】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作者:
-
来源:《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转载)
-
发布时间:2023-12-09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都是相应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是人们对相应社会存在的态度、评价和认同的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层面最高的社会归属感、面向世界的文化归属感,而民族意识主要指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和归属,两者层面不同、范畴不同。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每个人既有各自的民族身份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也会同时拥有对本民族自身的意识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由于民族的产生、发展、消亡是漫长的历史过程,两种意识将长期并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历史基因中,诞育于各民族捍卫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伟大斗争中,成熟于各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历史上,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都是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祖国统一的历史佳话。近代以来,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各族人民自觉超越本民族立场,主动把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守望相助、同仇敌忾。针对沙俄指使部分蒙古王公在库伦成立所谓“大蒙古帝国”的分裂行为,在1913年初的西蒙古王公会议上,内蒙古西部22部34旗王公一致决议“联合东蒙反对库伦”,并通电全国申明:“汉蒙久成一家,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当一体出力”,这是少数民族代表人物首次在政治文件中共同宣告本民族属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守护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生动写照,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我觉醒。今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国家层面的身份意识,对内是强化国家认同、维护团结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思想基石,对外是保障国家独立自主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力量依托。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关键要把握二者可以并行不悖,但不是平行并列的,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上,首先要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更高层次的认同和归属感,同时也要看到各民族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是正常的,这是月亮和星星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各族人民的生命安全、安身立命和幸福生活才有坚强保障。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是民族团结的大敌,本质上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必须坚决反对。实践中,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要始终代表各民族的利益,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