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纲者,有所统而不散也”,把握“纲”,才能统揽全局,实现纲举目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就是要在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都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要求,就是要把是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衡量和检验民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最大限度调动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因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是着眼世界民族问题发展形势的需要。从国际上看,当前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挥之不去,民粹主义抬头,民族主义思潮此起彼伏,民族问题深刻影响着全球和平与发展进程,对我国的影响不可低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有助于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牢固思想防线,有助于防范和抵御国际上错误思潮的影响和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图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是着眼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民族工作领域,不平衡不仅表现为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民族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同一民族地区内部发展的不平衡,还表现为不同民族间发展的不平衡、同一民族内部发展的不平衡等。不充分表现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和滞后性。如果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可避免会导致各民族在具体问题、具体利益上出现分歧甚至冲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有利于促使各族群众从更高层次、更全局视野正确看待个人利益、本民族利益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消弭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和分歧,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是着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需要。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的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完全跟上,存在讲具体民族多、讲中华民族少,讲民族之异多、讲民族之融少,讲民族身份多、讲公民身份少等现象,一些人享受了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的好处,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没有相应提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就是要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维护国家统一安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等各项工作中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性、一致性,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向促进。一引其纲,万目皆张。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就抓住了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关键。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强劲动力。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要在各民族中同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向各族群众讲清楚各民族血脉相连、命运共同的道理,讲清楚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不同成员的关系,坚决纠正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全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水平。
